三百八十四章 汉这个字怎么样-《大臣们求着我登基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今年,京城将会举办会试和殿试。从这个月开始,来自各地的考生们陆陆续续抵达京城。

    相比较三年前的会试和殿试,参加今年会试和殿试的考生要多了不少。

    虽然今年的会试和殿试是第二次,但是要比上一届成熟多了。最重要的是上一届的科举考试,让天下学子们见到朝廷的重视,也让他们明确地看到他们的未来。所以,今年参加会试和殿试的考生变多了。

    说到今年的科举考试,就不得不提楚王。今年京城的乡试和会试由楚王负责主持。

    因为楚王负责京城的科举考试,楚王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又提高了很多,这让代王又嫉妒又愤怒又不甘。

    代王也想主持科举考试,为此,他还特意去求皇帝,结果被皇帝狠狠地骂了一顿。代王身为武将,平日里很少读书,让他去主持科举考试,一定会天下读书人笑话嫌弃。

    这几年,朝堂上的局势变成代王和楚王相庭抗礼。

    代王和楚王之间争斗的厉害,双方势力互不相让。

    虽然景王和魏王也参与了夺嫡,但是他们两个不太被看好。再说,朝中大臣大多数都认为楚王是太子,只是皇帝没有公布。

    自从几年前,废太子被废后,大臣们一直催促皇帝立新太子。一开始,皇帝因为被废太子伤了心,暂时不想立新太子,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储君。再加上,大臣们再三催逼,皇帝无奈,只好同意新立太子,但是为了避免儿子们再次相互残杀,皇帝表示他不会公布太子是谁,但是册封太子的圣旨已经写好,并且放在紫宸殿的“中正仁和”的匾额后面。等皇帝驾崩后,再从匾额里取出册封太子的圣旨,届时太子将会继承大统。

    对于皇帝的这种做法,大臣们自然反对,因为前所未见为所未闻。大臣们还觉得皇帝这么做太儿戏了,但是皇帝坚持这么做,大臣们只能听从。这就是这几年来,为什么皇帝迟迟没有册封太子的原因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想知道放在“中正仁和”匾额后的圣旨上写的太子是谁。代王还曾经动过偷圣旨的念头,当然他也只是想想,并不敢真的去偷。他要是真的去偷,只有死路一条。

    不说皇宫里戒备森严,就说紫宸殿的周围一直有禁卫军把守。还有看不见的暗卫盯梢,根本不可能有人能把册封太子的圣旨从紫宸殿里偷出。

    把册封太子的圣旨藏在紫宸殿的匾额后面的主意,还是赵曜出的。当时,赵曜并不是跟皇帝说的,而是跟梁嫔说的。他跟梁嫔聊夺嫡的事情,然后他就提到梦中赵耀那个世界的九龙夺嫡的历史,说那个皇帝在夺嫡中胜出后,担心他的儿子们像他们兄弟们一样夺嫡,就不再设立太子,而是把册封太子的圣旨放在上朝大殿的匾额后面。

    梁嫔听后,就跟皇帝说起这件事情。皇帝觉得这个主意不错,然后就采用了。

    此时,赵曜坐在朱雀大道旁边的一家茶馆里,一边喝着茶,一边听说书先生说上一届状元带着进士们游街的盛况。

    茶馆里有不少考生,他们听说书先生绘声绘色地说着状元跨马游街的盛况,个个面上露出艳羡向往的神色。对天下读书人来说,这一生最光荣、最威风、最得意的时候就是考中状元,跨马游街。

    “殿下,听这说书先生说状元跨马游街的事,听得奴婢心潮澎湃,恨不得马上就考状元,然后好好的风光一次。”上一届的状元跨马游街的时候,同喜跟着赵曜来看过。

    “就你这脑子,你永远都考不上状元。”

    “奴婢是考不中,不过殿下您要是去考,肯定能考中。”同喜很想看他家考中状元,跨马游街的情形。“可惜,殿下您不能考。”

    “就算我能去考,我也考不中。”赵曜很有自知之明的,“我可写不来文章,更写不来诗词歌赋。”

    “殿下,科举考试不是不只是考写文章和写诗词歌赋么。”同喜对科举考试还是有些了解,“考其他的,难不倒殿下。”

    “你还真是高看你家殿下我了。”赵曜摆摆手说,“我考不来。”

    “殿下,您又谦虚了,您忘了您还给科举考试出题一事么。”上一次的乡试、会试和殿试,再加上今年的乡试、会试和殿试,他家殿下都出题了。

    赵曜听到这话,狠狠地瞪了两眼同喜。

    “就你多嘴。”

    同喜抬手打了自己两巴掌,“奴婢多嘴。”

    赵曜出题一事,知道的人很少。

    茶喝完了,书也听完了,赵曜便带着同喜去找贺莲芳。

    见院子里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箱子,同喜好奇地问道:“殿下,贺将军这是要搬家吗?”

    “你这不是说废话么,再过几个月,二叔要跟我一起去岭南,他当然要收拾东西搬家。”

    “是哦,奴婢把这事忘了。”

    “过几日,二叔就会把家里的这些东西送去岭南。”

    “那殿下,我们的东西要不要送去岭南啊?”

    “你是怕别人不知道我要去岭南吗?”赵曜白了一眼同喜,没好气地说道,“我现在还没有封王,不能让别人知道我的封地在岭南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