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二掌柜高个儿、驴脸,灰布衣、蓝绸背心,“老爷,是现银带回么?” 高老爷:“你让李太太定,现银带回也可,年根儿前结也可,总归把帐记好,月底跟我报帐。” 二掌柜拱了下手,“好的,老爷”,指使两个伙计到店后库里搬布匹。 又道:“我今日正要带他俩倒库,天气泛潮前,房顶、墙角再溜一遍缝儿。” 高老爷:“你自去给李家送,我让他跟着倒库”,高老爷斜眼带着一丝坏笑看着王正阳,“这小儿吃粮一个顶仨,今日我要验一验,他将我的粮吃哪里去了。让他给我赶车,反成了我给他赶车了,不给我流身汗说不过去。” 一个伙计店面盯着,王正阳跟着进到后院库房。 一大匹棉布三十多斤,王正阳拿在手里轻飘飘的,从库房的这端搬到另一端码好。 那伙计开始还忙不迭跟着搬,没几趟便跟不上了。 高老爷嘿嘿笑着,“果然干活顶仨,若光吃饭顶仨,你这伙计我就养不起了。” 那伙计喘着气,“老爷,我跟不上,本来是半天的活儿,这么搬多半个时辰。” 高老爷:“你边上指点着,让他一个儿干。”说完到前店里去了。 倒完库,高老爷一看时辰还早,便要再去别处看看。 王正阳背着褡裢跟着,慢慢顺街往北走。 到鼓楼近前,此时日头已高,两个军士站在鼓楼上的旗下向南而立,俯视半个平阳城。 街上行人在明晃晃的日光里穿行,两边店铺大开着门迎客。 高老爷背手踱进另一家绸布店,王正阳仰头看了看,仍是“荣堂绸缎铺。” 从街上过了多少回,王正阳今日知道,凡叫“荣堂”的都是高老爷的铺面儿。 里面伙计忙拱手道安,高老爷鼻子里哼哼地应着。 问身材敦实,穿布衣背心的二掌柜,“洪洞县衙的布送到没有?” 二掌柜两手拱着,“前天就送到了,老爷。十匹棉布、二十匹粗麻布,五天后还得送二十匹棉布去,今年粗棉布出得比去年快。” 高老爷:“你见过主簿老爷了?” 二掌柜:“已到主簿老爷府上送了礼盒,并说过些时日我们老爷亲到府上拜见。” 王正阳一边听着,觉得高老爷生意真大。 又看了西关的绸缎铺,回到鼓楼前已是快晌午。 高老爷道:“你不是想当学徒么,你看我这平阳城里也不缺人手,要不你去襄陵的店铺,不愿去襄陵就去绛州,北边霍州也行。” 王正阳心里吃惊,高老爷怎的有这么多店铺。 寻思着,州县离爹娘太远,若不让自己在平阳城里当学徒,那就让爹再找一个东家,又想起高老爷不许半路撂挑担的话,一时没了主意。 高老爷见他低头不出声,“咋,不愿意去州县,就愿在城里?你不会赶车,连货都送不了,伙计也当不好。先在我宅里干点儿杂活,明儿开始,每天扫完院,就去田庄里跟着送粪、拉土,不出十天就成赶车把式了。” 王正阳有些茫然地跟在高老爷身后。 鼓楼下有卖各样东西的,一个罩麻衣的老汉面前,摆了一筐黄灿灿的梨。 已是仲春,梨到这个时节还如此水灵,实在难得。 这么好的梨,王正阳也只吃过一两回。也就是杏、李这些,爹每年应季买少许带回家。 高老爷走到近前,拿起一个掂了掂,闻了闻。 老头儿连忙作揖,“老爷,可水灵哩。” 高老爷:“嗯,买些许带回家。” 王正阳迟疑了一下,上前拣大的往老头儿秤里放。 高老爷一边指点,“梨大不见得好,要光滑、圆润、个头儿适中的。” 王正阳仔细地按高老爷说的往秤里挑着。 眼睛余光见一个穿蓝绸袍、系黑丝绦的年轻人,站在高老爷另一边,弯着腰,一手在筐里翻弄,另一只手从高老爷腰间滑过。 第(2/3)页